红网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担负着建设“互联网上的湖南主流传播平台”的使命,按照湖南省委“一报一台一网一刊”的建设布局,红网作为“党网”并明确为湖南主流媒体的“一网”。
经过20多年的创新实践和融合发展,红网已成为全国地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在全国地方新闻网站中走出了一条政治红亮、传播红火、效益红润的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省市县三级分站体系、“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传播矩阵。共拥有新媒体用户数8000多万,综合影响力排省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前列。打造的《红辣椒评论》《中国志》《百姓呼声》《问政湖南》《H5|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等栏目和作品先后五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闻网站”“中国十大创新传媒”“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大品牌”。
红网始终坚持政治家办网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太欣新材料科技,把宣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理论创新解读,扎根湖南、宣传湖南、服务湖南。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锤炼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流量诱惑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坚持党性和人民相统一,时刻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消费维权》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并入选中国经济媒体应用典型案例,“红网”微信入选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员媒体影响力十强。“观潮的螃蟹”被中央网信办评为优秀网评账号,2件作品被评为优秀网评作品。《辟谣侠盟专栏》获评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湘农荟”获评2022年度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2件作品获评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红网云”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16件作品获评湖南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件。
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元宇宙学习厅》系列作品,创新宣传下团组重要讲话精神。
突出做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红网、时刻新闻开设习活动报道专区和“治国理政进行时”专题专栏,严格对标主要央媒,始终确保将习的重要报道摆在网站最突出、最醒目的位置。2023年以来,累计刊载重点稿件6600余篇,通过巧设议题、创新语态、鲜活呈现,打造了多个爆款精品,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重磅推出《元宇宙学习厅》《微视频|从春天出发,读懂习11年“下团组”高频词》《两会习语》等融媒体作品,创新宣传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批示。精心做好《回访的湖南足迹》《共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主题宣传。推出“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专家谈”“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大家谈”“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迈向网络强国新征程”等系列报道和评论。
推出民营经济系列报道三部曲《邵东传》《涟源传》《老乡传》太欣新材料科技,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点赞。
刊发深度解读文章《把握好“九对关系”,湖南省委书记在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学思践悟》对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进行解读。
创新做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报道,展湖湘新时代新面貌。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多平台、全方位、全手段、高规格创新做好报道。全省两会报道总点击超3.2亿,推出专题《一路向前——2023年全国两会融媒体报道》,重磅推出的《“敢”在湖南》等作品引发强烈共情共鸣。民营经济系列报道“三部曲”被150余家网站转发,总点击超2.3亿,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点赞。全力做好岳麓书会报道,全网总点击超8亿。围绕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观点,“观潮的螃蟹”推出“实事求是”“湘疆200年”“止于至善‘双一流’”“博物馆里的湖南”“汉字寻根”等一系列重点策划。
围绕“河南收割机滞留高速风波”这一热点敏感事件,刊发评论文章《河南收割机滞留高速风波:莫让主观臆想代替理性判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时刻跟评成为权威舆论场。组织引导重点新闻跟评9500余次,组织原创跟评23万余条,时刻新闻互动评论点赞达到1.6亿,有效跟评条数63万以上,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和舆论空间。“红辣椒评论”围绕“饭圈”乱象、“河南割麦子”事件等热点事件积极发声,有力引导网上舆论,红网评论频登热搜。
敏锐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展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率先报道渤海银行违规事件,推出《重磅!擅自拨付商品房预售资金 渤海银行在湘房贷业务被叫停》,受到行业主管部门高度肯定。开设《时刻帮》栏目,推出《时刻帮丨220KV云树线座高压铁塔未拆?》等报道80余篇,助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红网问政栏目累计办理网民留言超17.7万条,一大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红网网上群众工作季报》及时梳理上报敏感舆情线索,高位推动相关问题妥善解决,产生良好效果。
建成“1+2+3”对外传播矩阵,即1个英文频道、2个中英文网站(“中国十八洞”中英文网、“湖南一带一路”中英文网)、3个境外社交平台(脸书、推特、油管)。精心推出了《“非博”观湘》《美国老夏在湖南》《look·看湖南》等一系列双语报道爆款,影响海内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矩阵持续涨粉,红网推特得到了多个驻外大使的关注互动。视频号粉丝突破10万,多个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各省国际传播中心视频号前三。
红网将深耕基层作为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核心战略,由省级层面沉潜到市州、县市区、街道、社区层面,构建了“网报端微视屏”的现代泛媒体矩阵,打造了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分站体系和时刻新闻客户端县市区频道,成为全国最早一体化深耕县域传播阵地的党网主平台。推动14个市州户外大小屏LED“千屏联播网”建设,创新引领了“城市空间新闻直播间”的内容生态。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传播矩阵,建立专门的新闻短视频运营团队形成了线上线下、网上网下同步分发的庞大旗舰。
精心策划打造的《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丝路上的班列》等大型融媒体报道影响出圈。
持续用好新技术手段,打造一系列融媒体精品力作,推动内容产品创新升级。2023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两会·元宇宙学习厅》,利用3D建模、全景渲染等技术搭建线上实时动态展示系统,打造沉浸式三维元宇宙空间,以交互式金句海报呈现习下团组重要讲话内容,入选《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被“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推介。联合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强国思政课》之《雏鹰奋飞更自信》,节目以主讲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重温重要讲话,深入剖析讲话要义,并且充分利用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影视艺术手段,多场景制作,搭配超清4K摄录系统,开讲于“青山绿水间”,给观众带来了虚拟与现实交互式全新体验,总点击超2000万。还推出了《2023全国两会特别版MV“湖南一路向前”》《新闻漫画丨十米长卷绘十年: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甜》《这丰收的100张笑脸,每一张都是山河锦绣》等融媒体精品力作频频刷屏网络。《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丝路上的班列》等大型融媒体策划报道影响出圈,收获各方好评。
自主研发了“红网云”,实现了红网内部全平台联动,采编流程的再造,开启了“内容+创意+技术+渠道”的传播格局,推动内容生产的“认知融合、部门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渠道融合”。以“红网云”平台为基础,衍生打造“党建云”“红网云”“新时代文明实践云”“社区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一系列技术管理平台,为52个委办厅局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运维服务,为65个县市区和党政部门建设“融媒体中心”,为44个县市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担一系列功能性平台运维工作,红网数据中心肩负着湖南网上新闻数据、网上群众工作数据和近100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媒资数据的安全存储、灾备及传输任务,实际上承担着湖南第三方政务云的功能,是湖南网络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一直以来,红网积极利用网站、客户端、大小屏、手机报等传播矩阵,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民的信息服务,彰显作为主流媒体服务群众的主动担当,累计推出相关服务类信息超8万条,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及时刊发推送民俗、美食、交通、天气、旅游等资讯。利用负责运维的全省52家部办委厅局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惠民政策信息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信息。
打造由《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消费维权》《问法湖南》组成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矩阵。
由《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消费维权》《问法湖南》组成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矩阵,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网上诉求。全面畅通回应通道,市州、县市区党政“一把手”100%在红网认领网民留言,全省认领留言的党政“一把手”达440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数量达到8100个,2023年回应网民诉求17.7万条,累计回应网民留言90余万条。智库服务提质增效,用好大数据资源,全新打造《红网指数》《时刻观察》栏目,推出《淄博爆火,湖南烧烤除了“不服”还该做点啥?》《我国人口负增长引舆论高度关注与解读》等深度观察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公益活动组织方面,2023年,策划湘西慢火车上的“春梅服务队”公益服务行动、助力炎陵黄桃销售行动、“V光之旅”湖湘好网民公益服务行动、“我为家乡带留量”湖湘好网民寻景湖南活动、欢迎在外游子回家过年系列活动、爱心家园助学行动、“向未来出发”公益征文活动、红网网友公益护鸟行动等大量公益活动。特别是策划组织的 “山河无恙,英雄归家”网络公益活动,联动全国网友,为众多无名英烈们寻找“回家的路”,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赞。
公益广告刊播方面,红网时刻LED联播网户外大小屏围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创文明典范城市、清廉湖南、打击非法集资等90余个主题每天持续不间断刊播公益广告。
公益助农方面,打造“乡农荟”智慧融媒服务平台,打通品牌建设、直播带货、公益传播、商超订货各个环节,提供农业供需信息62000余条,总点击量超25亿人次。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积极做好民生政策类宣传报道,重点开设《湖南发布》专栏,围绕教育、医疗、就业、食品安全、养老等民生热点,累计刊发相关报道超1.8万篇次。
面对灾难和突发事故,红网严守纪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放大渲染灾情,全力做好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凝聚积极正能量。
推出报道《他们应该被看见丨求职路上 唐氏综合征青年的难与乐》,讲述唐氏综合征青年的奋斗故事,积极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引发网民强烈情感共鸣。
视角向下,聚焦各行各业一线,推出了一系列有态度有温度的报道,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践行“走转改”,扎根基层,推出了《深化“走转改” 我们在一线》专栏报道。独家推出的“江豚的微笑”系列报道火爆全网,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推荐,微博线亿。深入挖掘袁树雄故事,推出的2023全国“两会”特别版MV《湖南一路向前》,总点击超1亿。重点打造民生报道专栏“时刻·在场”,推出《冲破命运阴霾,长郡高三少年的“18”打动了“Z世代”人》《他们应该被看见丨求职路上 唐氏综合征青年的难与乐》等大量报道,聚焦普通人的温暖故事,感动万千网民。
推出“新时代新雷锋”专题报道,积极宣传“新雷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心组织策划,集中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报道,积极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网时刻LED联播网户外大小屏滚动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聚焦湖南好人、首批“新时代新雷锋”、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最美铁路人”“国家工程师奖”“万步炎”等先进典型人物,重点做好宣传报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网、“观潮的螃蟹”微信公号特别推出《家传·湖湘家风故事》系列报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期间,重点做好“网络中国节·春节”“新春走基层”等主题宣传,等专题报道,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传承节日习俗。清明节期间,推出《清明祭|与历史对话 我会带着你的力量出发》《清明追思丨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等专题报道。精心做好“网络中国节·端午”主题宣传,开设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策划推出《海报丨可盐可甜的时小刻,与你“粽”享端午!》《端午丨“粽”有所爱 追溯千载》等新媒体作品。积极宣传和弘扬湖湘好家风,推出《家传·湖湘家风故事》系列解读引发热烈反响。
积极展现科技创新、文教事业发展等最新成就,对“全国科技活动周”“2023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大会”“2023世界计算大会”“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2023北斗规模应用高峰论坛”“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等进行深入报道。持续做好常态化科普宣传,开设《科普动起来》专栏,推出了《科普动起来丨春季甲流预防指南:老人、小孩、孕妇该如何预防?》等专栏报道200余篇。
组织开展了多轮意识形态风险全面自查,全面梳理了红网采编、分发、运营流程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严格落实落细三审制、总编辑责任制等采编制度,对红网编委会制度、报题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上线了《百姓呼声》《问政湖南》隐私模式,防止了敏感舆情外溢。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没有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情况。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太欣新材料科技,自觉低俗庸俗媚俗,弘扬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始终确保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
严格规范采编人员职业行为,严禁非法违规采访和无证采访。设置了对外的监督和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签署了劳动合同,按时支付薪酬、缴纳“五险二金”,并为外出采访的记者购买意外险,没有拖欠的情况发生。依法保障员工休假休息权利,员工依法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婚假、产假、育儿假等。
有序组织所有采编人员进行采编资格培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均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书。积极申领新闻记者证,确保了所有骨干记者持证上岗,其他采编人员正分批次申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没有非采编人员申领记者证情况。
全力提升内容生产人员专业性和综合能力,强化精品意识,践行工匠精神,在内部为采编人员搭建职业发展专业通道,设置《红网采编人员职业技术阶梯设置和评定办法》,101人获评2023年职业技术阶梯职级。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时刻讲习堂、红课堂、微课堂、红网夜校等业务传帮带机制夯实内容团队特别是青年队伍采编策划基本功。总编辑带队分片区巡讲授课,提升分站采编能力。采编部门初步形成部门集中学、小组专题学、天天有分享、大事有复盘的日常学习机制。新增月度“卓越精品奖”,以样板力量促进采编效能提升。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广告,2023年未发生一起违法经营行为。
对上年度提出的“技术升级和新技术运用缺乏战略性人才和资金支持,制约了红网进一步创新融合发展,也制约了重大项目、重大融媒体作品的生产”回应如下:
打造“智慧编辑部”。成立AI专项小组,提升对传播技术应用的快速响应、即时适应能力,让传播力和到达力不落伍。紧扣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加强议程设置,创新融合报道,辅以全新技术运用,让新媒体内容“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开展技术应用“大实验”。挂牌成立红网新媒体元宇宙传播应用实验室,上线版,推出元宇宙云展厅等传播应用,把主流新闻客户端带入“场景化、沉浸式”的叙事新时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文化+科技”的多个成功案例,如联合湖南博物院,制作推出的中国首档博物院院藏国宝拟人化的《八音“元”境·国宝民乐》元宇宙音乐会,全网综合流量超过2.5亿。
紧紧围绕中国新闻奖标准,打造一批新的内容品牌、产品、专题、活动。打造《时刻帮》《问法湖南》《时刻微民调》等一批新的品牌栏目,推出“光影思政课”“红色研学智慧云平台”“网上群众工作专报(市州版)”“县融共生优+计划”等一批新的品牌产品,举办“湖南网络文明风尚大典”“爱‘阅’马拉松”等一批新的品牌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部崛起等主题推出一批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力的重点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