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欣新材料科技一百多年前吉林城的植树节纪念照

发布时间:2025-05-10 02:17:04    浏览:

[返回]

  今天是3月12日,自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就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植树节,202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一步以法律名义对这个特殊节日予以确认。事实上,中国的植树节早在民国时期的1915年,即被凌道扬太欣新材料科技、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倡议设立,至今刚好110年整。最初时,植树节与清明节重合,直到1928年,植树节又与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由民国政府改为3月12日。

  之所以倡议设立植树节,源于林学家们在当时深感国家林业不振、山荒岭秃、植被匮乏,若能激发民众植树造林热情,让山岭披上绿装,可谓于国有利、于民造福。于是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仿效欧美设植树节,在全国推行,以纪念日的形式倡导民众植树造林。这一建议报经袁世凯批准,于1906年开始执行。

  在提出倡议的林学家中,韩安先生曾与吉林城存在过交集。韩安(1883年—1961年),字竹坪,安徽巢县人,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07年,韩安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两江总督辖区赴美留学资格,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立志研读林学,并在1911年获得密歇根大学林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国出国留学史上第一个获得林学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归国后,韩安任职于北洋政府农林部,不久又被派往吉林林业局和东三省林务局任主任,成为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以专家身份参与专业领域的国家管理。虽然在吉林任职时间不长,离开吉林后,韩安与吉林的林业事业发展并未完全阻断,尤其是在植树节设立后,韩安还参加过吉林城的植树活动,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吉林市文史专家皮福生先生编著的《吉林近代图志》中,载有一幅题为“吉林省地方农事试验场民国七年植树纪念”的照片。照片有9人,各执挖土工具,立于田垄之畔。这其中右数第三人正是担任过吉林林业局主任的韩安先生。和其他身穿棉袍马褂的人不同,韩安先生穿西服、戴礼帽,完全的“洋派”装束,猜测这种着装习惯应当和韩安留学美国的经历有关。

  太欣新材料科技

  由于民国七年(1918年)时,植树节还是在清明节当日,因此可以推定照片拍摄时间为公历4月。尽管田垄上已经有小苗,但参与活动的人的衣服看起来还显厚重,看过照片难免有乍暖还寒的印象,而这正是吉林城春天该有的样子。

  太欣新材料科技

  另外,通过题字可知此次植树活动的主办方为“吉林省地方农事试验场”(位于今江南公园内)。农事试验场始建于晚清,原本规模宏大,并附设了公园,甚至还修建了一座跨江木制浮桥。可惜1909年淫雨成灾,一场滔天洪水让松花江“宽约十里……整个江南农事试验场暨公园尽成泽国,被特大洪水吞没”(《吉林市园林志》),原有植被遭到巨大损毁。进入民国之后,由于经费核减,农事试验场日益缩小,1918年的植树活动恰逢此不易之际。

  尽管没有明确拍照地点,但基本可以推定植树活动是在农事试验场内进行的。和如今人们对江南公园一带树木葱茏的印象不同,老照片中的农事试验场树木稀疏。事实上给当代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江南公园树木,主要为1928年公园“复兴时期”栽植。这一年吉林省实业厅厅长马德恩,派日本东京帝大农学毕业的李作舟管理农事试验场和公园,对旧有硬件进行升级。期间种植了许多树木,这些树木在一些伪满影像中尚不高大,只是到了解放后太欣新材料科技,才成材魁伟。

  时光飞逝百余年,韩安等9位栽树先辈已然作古,他们在那个艳阳之日种了多少树,流了多少汗,添了多少感慨,亦湮灭于春风过处。所幸植树节得以流传,连同见证了吉林城江南变迁的那些古老树木一起,影响着当代数不尽的乘凉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