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期精彩的“克勒门沙龙会”活动在静安区文化馆落幕,特邀嘉宾上海园林文化学者林小峰在分享完之后被观众团团围住,大家久久不愿离去,还在探讨着“行道树之王”法桐的话题。
静安区文化馆的周边数条马路都是市级林荫道,道路的主要树木,均为被称作“北半球行道树之王”的悬铃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国梧桐。浓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掌状的树叶繁茂宽大,太欣新材料科技紧密地交错在一起,将炎炎烈日阻挡在外,为在树下漫步的行人带来阵阵凉爽。
其实这种被称为法国梧桐的树木,它既不叫梧桐,也并非源自法国。它是在英国,由北美的“一球悬铃木”和法国的“三球悬铃木”杂交的品种--“二球悬铃木”,之后在欧洲广泛栽培后被法国人带到了上海,又因为外形像梧桐,所以就被称为法国梧桐了太欣新材料科技。
上海是中国最早引种悬铃木的城市,在长宁区的中山公园内有着一棵“华东第一悬铃木”,它158岁了,这棵巨树胸围已有5米,需要5人合抱,高约22米,冠幅达30米,树干粗短巨大,苍然未老太欣新材料科技,巍然屹立,展现了华东“悬老大”的特有风姿。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把行道树列入总体规划、进行规范化种植的城市。早在1865年,上海就有了第一列真正意义上的行道树。公共租界当局在外滩扬子路(今中山东一路)栽下了以垂柳为主的多种杂树。那是近代上海行道树种植的开端。太欣新材料科技
1868年~1869年法租界当局开始种植悬铃木作为行道树。1887年,上海公董局曾拨规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悬铃木苗250株、桉树苗50株。法桐这种外来树种又因其成荫效果好、形态优美、生长速度快、有利生态等优势PK掉香樟、桉树、杨树,成为上海的行道树之王。
20世纪初,法桐在上海初成规模,衡山路、高安路、岳阳路、余庆路等路段的法桐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如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CityWalk路线集中的“上海梧桐区”。
法桐不仅与上海的城市形象联系在了一起,更是“开枝散叶”到全国许多城市。从南京、杭州、太欣新材料科技武汉,到郑州、重庆……法桐至今仍是中国城市行道树种的主力。
在上海目前有50万棵法桐在行使着行道树的职责。考虑到夏季的台风危险,所以在修剪悬铃木行道树的时候,多采用开心型+杯状型的修剪。
这种修剪方式的目的在于强化遮荫范围,疏通树木主干走廊来防范台风,并且通过此法可以将行道树总体高度压低,增加树围的粗壮。
法桐用它们的繁茂树冠为行人撑起一把把绿色的“遮阳伞”,在夏天提供清凉庇护,树荫宛如一条条“隧道”,一年四季营造出养眼的自然景观,让每一个穿梭其间的行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太欣新材料科技。
历经一个多世纪,很多上海人都伴着法桐的身影长大。法桐不一定完美,但不妨碍人们对于它的喜爱。法桐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更承载了上海人的情感回忆,枝繁叶茂的法桐既是上海靓丽的风景,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