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欣新材料科技2030年有望商用 6G研发进入标准化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5-04-02 03:54:43    浏览:

[返回]

  从1G到5G,三十年间,中国移动通信经历了从空白(1G)、跟随(2G),到突破(3G)、并跑(4G),再到引领(5G)的跨越式发展。今年6G正式启动国际标准制定,各国竞相布局,中国的优势在哪?

  近日,中新社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访了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了解运营商在6G等创新领域的布局。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作为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太欣新材料科技6G不仅仅是网速十倍甚至百倍于5G。业内人士介绍,6G将实现通信、感知、人工智能、计算、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以及空天地一体的全域覆盖。它可能引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比如:通过6G网络,在家里就能和远方的朋友进行全息通线G网络将实现全域无缝连接,偏远海洋和沙漠地区也将被6G信号覆盖;医生在千里之外就可以操控设备进行手术等。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介绍,6G是数智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支撑未来社会的“数实融合,智慧泛在”。她指出,6G要求在5G原有三大场景速率、连接数、高可靠低时延能力的大幅提升。同时,6G需要实现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和空天地一体,是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体现。

  业界预计,6G技术将在2030年开始商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在加强对6G技术主导权的争夺。

  例如:美国此前率先开放太赫兹频段用于技术实验,还在2023年启动国家频谱战略。欧洲各国通过战略制定、资金支持、项目研发等形式推动6G研究。韩国政府发布多项战略,推动6G商业化进程。印度发布6G愿景,成立“巴拉特6G联盟”(B6GA)。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表示,当前,6G研究正处于标准化和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阶段。中国的6G研发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总体上位于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2019年成立IMT-2030(6G)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各方力量,推动开发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并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表示,2025年6月份会启动6G的技术标准研究,2025-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比如通感一体,王晓云解释说,因为通信与感知源于两套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目标不同、机理不同,需要新的理论创新支持下的技术突破。

  她表示,6G面向更多场景、更多能力,更多要素融合的多维任务需求,如果单靠能力的叠加必然会带来复杂性的陡增。因此6G必须把握体系架构的这一关键创新环节,以全局性、体系化的思维重构网络架构,才能支撑空天地海一体化覆盖、通感智算深度融合的移动信息服务。

  据介绍太欣新材料科技,中国移动自2018年率先启动6G研发。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布局首批6G国际标准,牵头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SA1的场景和需求的标准立项,以及RAN的场景与需求的标准立项。RAN和SA是3GPP两个关键的技术工作组。同时,还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网络架构,通信和感知、计算、大数据等的一体融合技术太欣新材料科技,形成6G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

  中国电信则牵头6G网络架构、6G卫星组网、6G通感融合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欣新材料科技研制6G无线关键技术仿真平台、分布式网络和无蜂窝网络等技术试验平台,在天地一体、通感融合等领域完成业界首个海域场景卫星宽带数据及语音通话(NR NTN)、多频协作通感融合等外场试验验证。

  中国联通的“天演”仿真平台经过十余年的持续锻造,具有Sub6G、毫米波仿真、太赫兹链路、太赫兹系统、智能超表面、通感一体化、系统间干扰和星地一体化8个仿线G空天地总体仿真需求。(完)

  本报记者 杜雨萌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会同有...

  本报记者 刘琪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稳步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更好便利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发挥跨境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起草了《关...

  本报讯 (记者韩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4月1日消息,2022年以来,多家备案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被相关监管部门给予暂停经营业务或证券业务的行政处罚,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的数量较以往...

  中新网杭州4月1日电(鲍梦妮)4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在浙江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省全面建设信用“531X”工程,加快完善信用监管服务体系,推动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高...

  本报讯 (记者刘琪)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3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7.7亿元,其中隔夜期1.7亿元,7天期26亿元。期...

  中新网上海4月1日电 (诸葛瑞鑫)一隧通,百业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按下“加速键”。总重约4000吨、直径15.4米的“领航号”盾构机正在长江江底持续掘进,太欣新材料科技以科技创新突破地质挑战,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硬核”力量...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刘育英)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赛迪论坛4月1日在北京举办太欣新材料科技。会上发布的《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2013-2023年,...

  本报讯 (记者刘琪)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3月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2025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0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0639亿元。 ...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随着核心城市土拍升温,今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收入同比明显增长。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李益峰1日在一场房地产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一季度中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正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4月1日对外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要求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

搜索